近日,從省地質工會傳來喜訊,我院自然資源衛星中心榮獲省地礦系統巾幗標兵崗。在此,號召全院廣大干部職工,以先進為榜樣,銳意進取,扎實工作,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為實現我院高質量發展做出新貢獻。
現將院自然資源衛星中心事跡介紹如下,供大家學習。
河南省地礦局測繪地理信息院自然資源衛星中心旨在融合高分辨率衛星遙感、航空攝影、北斗導航定位以及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多種全新信息技術,編織“天空地一體化”智能遙感監測網,打造數據處理、加工、分發一體化云服務平臺,為全省范圍各行各業提供衛星遙感服務。中心共有10名專業技術人員,其中女職工7名,黨員占比50%。在近年衛星應用工作火熱開展的同時,中心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女職工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她們以勤勞刻苦的作風,細心謹慎的態度,任勞任怨的精神為衛星中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先后獲得省直“青年文明號”,院“先進黨支部”等榮譽。
一、轉變思想,凝聚新型團隊。在中心不斷發展壯大過程中,也鍛煉了一支高素質,專業能力過硬的技術隊伍。中心領導統一組織學習,以“新老結合,黨群結合”的方式,一邊給予新員工生活上的關心和照顧,一邊給他們工作上的指導和學習的機會。通過學習,新員工可以很快熟悉衛星影像處理流程,老員工可以在指導講解的過程中發現平時忽略的問題,總結經驗;并使新同事都能快速融入集體,和老員工一起奮斗在生產一線。在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尤其女職工每天加班加點工作11個多小時,但她們從來不喊苦喊累,使得中心每年完成5422余景衛星數據接收和整理存儲工作,處理遙感影像53批次,面積超過70萬平方公里的輝煌業績。衛星影像處理及時準確,從不拖延交接,保證了野外勘查工作的順暢進行,受到了多家技術單位的一致肯定。
二、發揮作用,助力防災減災。鄭州“7.20”特大暴雨發生后,按照院工作安排,中心緊急成立衛星中心應急小組,克服了重重困難,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加班加點處理衛星影像和數據,利用實時高分三號衛星遙感數據,提取了鄭州、開封、新鄉、安陽、鶴壁、焦作、許昌、漯河、平頂山等9個地市洪澇淹沒區水體信息,對比分析淹沒區水體連續變化,形成專題圖片,并將分析結果提供給相關部門為抗洪救災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得到了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中心的肯定及感謝。
三、刻苦勤奮,取得優異成績。衛星中心作業范圍廣,工作任務重。平日里衛星中心女技術員從不離開辦公室,總是伏案工作,一心一意、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工作中。在申報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籌備初期,李君麗同志負責申報工作,她意識到申報工作的重要性,顧不上年僅3歲的小孩經常加班加點,認真細致地投入到工作,通過自己的頑強努力拼搏,確保按時完成申報工作任務。2020年,院高層次科研平臺加速形成,這期間朱琳同志輕傷不下火線,參與申報兩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和一個廳級創新中心,成功獲批后她才安心去醫院做了本應該在半年前就需要做的手術。她們象“春蠶吐盡青絲,蠟燭燃為灰燼”,把自己的全部時間和精力用在工作上,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績,獲得院領導和同事們的眾口稱贊。
她們恪守奉獻不言苦,追求無止境的人生格言,選擇地質事業,無怨無悔。在她們的身上,展現著新時期地質人的優良作風;在她們身上,生動地詮釋了 “三光榮”精神的內涵,她們用她們的青春和熱血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譜寫著衛星應用工作的新樂章!